舞台人工智能概念界定标准-舞台人工智能概念界定标准是什么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舞台人工智能概念界定标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舞台人工智能概念界定标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人工智能按照发展层级划分,可以分为哪几层?
划分成四个不同的等级:
超越人类级——比所有人类的能力都要强
强人类级——比大多数人类的能力要强
弱人类级——比大多数人类的能力要弱
分为:
A.计算智能
计算智能(Computing Intelligence)是指以数据为基础,以计算为手段来建立功能上的联系(模型),而进行问题求解,以实现对智能的模拟和认识。也指用计算科学与技术模拟人的智能结构和行为。计算智能是强调通过计算的方法来实现生物内在的智能行为。
B.感知智能
感知智能是指将物理世界的信号通过摄像头、麦克风或者其他传感器的硬件设备,借助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前沿技术,映射到数字世界,再将这些数字信息进一步提升至可认知的层次,比如记忆、理解、规划、决策等等。而在这个过程中,人机界面的交互至关重要。
C.认知智能
认知智能是一个经济术语。是指机器具有主动思考和理解的能力,不用人类事先编程就可以实现自我学习,有目的推理并与人类自然交互。
人工智能这个概念最早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当今世界对人工智能持什么态度?
这里有两个问题,我们把它拆解一下,一个一个讲。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观念,人工智能是一个不新不旧的东西。“不新”是说它不像大部分人感知到的那样,仿佛是从 2016 年那场举世瞩目的围棋对决里横空出世的。“不旧”是说咱们也不能把木牛流马和偃师这种勉强擦边的概念硬往它身上套。
客观的说,人工智能大致是一门从上世纪前中叶开始,慢慢发展了几十年,历经几次沉浮,终于在本世纪第二个十年里看到曙光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关于它诞生的确切时间点,目前取得最广泛认同的说法是 1956 年。那年的 8 月份,美国的汉诺斯小镇上举办了一场科学家盛会,后人为它取名为“达特茅斯会议”。正是在这场会议上,“人工智能”作为一个概念正式诞生,这也是 1965 年被称为人工智能元年的由来。
(达特茅斯会议部分与会者在 2006 年的重聚合影)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可以从过往历史中看到一些很有启发性的现象。其实古往今来,我们对一件事情或者一门学科的态度,大都取决于它的实用性如何。人工智能也不例外,在历史上,它曾遭遇三次低谷,那时的人工智能学家对外都不敢宣称自己是搞人工智能的,怕被人嘲笑,他们在对外交际的时候,只好使用一些“小心机”来规避尴尬,比如向对方介绍自己是做语音处理的。至于为什么他们会落得这么惨,不属于这个问题,这里先按下不表。
(一)起源
1956年以麦卡赛等为首的一批科学家在聚会中提出共同研究用机器模拟智能的课题,并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这一学术成语,这也标志着“人工智能”这门新兴学科的正式诞生。
(二)定义
人工智能——英文全称为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
指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过对人的意识、思维过程模拟,来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
(三)特征
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也可能超过人的智能。
(四)研究领域
包括机器人、[_a***_]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舞台人工智能概念界定标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舞台人工智能概念界定标准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fgfmw.com/post/14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