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论文豆丁-人工智能技术论文3000字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人工智能技术论文豆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人工智能技术论文豆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的坦克差异为什么那么大?
世界上第一辆“标准”坦克是苏联的T—34坦克,坦克第一次有了“吨马力”的概念;
世界上第一辆大口径、滑膛炮、冬季用高压气启动柴油发动机、带有了双向稳定器的坦克是苏联的T—62坦克;
世界上第一辆无人炮塔坦克(双人坦克)是俄罗斯的T—15阿玛塔坦克。
苏俄坦克总是领导着坦克的发展的潮流
美苏的坦克差异其实很明显的,美国坦克二战设计制造水平一般,唯一的好处就是量大,早期坦克还有铆钉,用星型航空汽油机改的发动机,造成车高没法看,直到二战末期坦克上才算安装了正儿八经的坦克柴油机,但是美国坦克高高大大的缺点保留下来,一直到M60,美国坦克都是高大威猛型的,直到和西德合作项目,美国人才走向欧式坦克的设计思路,这个项目分家以后,出来的M1坦克,完全不同于以往美式坦克的外形,保留了一些美式特征,又有欧洲味道吧,心脏改成燃气轮机,坦克炮先是105后是120,都是北约标准口径,当然美国的信息化水平是世界级的,火控系统也当仁不让是最好的,所以说,美国人造坦克完全是西方国家技术堆砌的结果
苏联人在1920年代结束内战以后就仿制出自己的初代坦克,之后不断消化吸收各国能用的技术,苏联人最值得骄傲的是他们的设计师,T34坦克更是影响后世坦克,苏联战后的T系列一直走T34/85的道路,即强调机动性和火力,和为了防护的低矮外形,最重要的是造价便宜大量制造,到西方坦克升级到豹二和M1a1时,就搞T80和T72搭配,海湾战争以后则根据T72的缺点弄出T90,相比美国,苏联/俄罗斯的坦克设计更有味道,更出彩,毕竟苏联人可以依靠的,只有自己
这得从T-34说起。二战苏联的T-34无疑是整个二战最成功的坦克。它是公认的现代主战坦克的鼻祖,在T-34上,人们第一次把火力,防护,机动三大要素完美平衡在了一起。
而T-34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是先进的车身防弹外形设计。
因为T-34的成功,后来的苏联坦克在设计时都以发动机为先导参数(即通过发动机马力确定坦克吨位),以防弹外形为核心设计坦克。所以你能看到,战后的苏联坦克,在外形上都大同小异。T-44,T-54,T-62代表了战后苏联主战坦克第一代防弹外形。而T-64,T-72,T-80则代表了苏联坦克第二代防弹外形。
所以不夸张的说啊,T-34获得的成功禁锢了战后苏联坦克的设计。
T-44
T-54
T-62
二战结束后苏联的第一代主战坦克T-55。其充分体现了红色帝国的坦克设计风格
这是因为技术水平、本国国情、战术战略等因素,导致双方坦克设计差异较大。
二战时期,苏联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发展出了以地面装甲突击为主的“大纵深进攻战略”。这种战术简单说来,就是通过撕破敌人前沿的坚固防线,然后通过这一突破口,投入大量的具有高速机动性的装甲部队向敌人深远纵深发动攻击,从而摧毁敌人整个防御体系。为了适应深远纵深高速突击,要求坦克必须具有良好的较大的道路行程,道路适应性,较低的后勤负担,综合起来说就是需要具有较高的战略机动性。
因此,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要求苏联坦克体积较小、重量较轻,坚持搭载柴油发动机(油耗比汽油机明显更低),同时必须保持庞大数量,以便形成装甲集群,来突破对方阵地。此外,由于特别强调从正面破敌,苏制坦克一般很重视主炮的火力和前部的装甲防护。为了打造良好防弹外形,苏联坦克的设计原则是外形尽量低矮、结构紧凑,正面装甲倾角大,且多***用铸造方式制造坦克的装甲,而不是西方惯用的轧制钢装甲。此外,苏式坦克喜欢在主装甲***载爆炸式反应装甲,这甚至成为区分苏联和西方坦克的重要特征之一。再者,鉴于苏联电子工业的薄弱基础,其坦克搭载的火控系统相比西方,是比较落后的,这反过来制约了自身火力的发挥。
伊拉克战争时期被击毁的美军M1A1主战坦克,由于炮塔后部***取隔舱化设计,因此当***殉爆时,车内乘员得以生存。在这方面,苏式坦克非常欠缺
和苏联不一样,美国在二战期间并没有积累丰富的坦克作战经验。战后,美国坦克的发展脉络是,依据苏联现有或即将服役的新式坦克,有针对性地推出或改进自己的坦克装甲车辆。在70年代勃日涅夫时代,苏联的力量极度扩张,为此美国在70年代末发展了空地一体战作战思想来对付华约集团的大纵深作战,并根据这个作战思想的框架,设计了性能出色的M1系列坦克,使得北约逐渐在地面上站稳了脚跟。总体来说,美国坦克的设计思路,注重火力、防护、机动三大要素的平衡,而不是走极端。而且,美国坦克喜欢堆砌新的技术,习惯于以质取胜。比如,M1A1HA的问世,集高初速滑膛炮、贫铀复合装甲、燃气轮机、猎歼式火控系统等当时高科技之大成,对苏式坦克构成了巨大威胁。美国的如意算盘是,依靠陆地上性能占优势的坦克部队,遏制住苏军规模庞大的装甲集群的进攻,为反击赢得宝贵时间,再出动占优势的空军配合陆军,对敌军展开反攻,粉碎苏联的大纵深进攻战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人工智能技术论文豆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人工智能技术论文豆丁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fgfmw.com/post/36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