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在地震的应用实例-人工智能在地震的应用实例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人工智能在地震的应用实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人工智能在地震的应用实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人工智能可以预测地震吗?
2018年02月07日23时21分在台湾花莲县附近海域(北纬24.07度,东经121.79度)发生6.1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
2018年02月12日18时31分在河北廊坊市永清县(北纬39.37度,东经116.67度)发生4.3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
2018年02月22日07时10分在台湾花莲县附近海域(北纬23.50度,东经121.66度)发生4.9级地震,震源深度26千米。
近期在我国已经发生了多次地震,其中在台湾花莲县附近海域发生6.1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已造成了人员伤亡。既然现阶段人工智能发展这么迅速,是否能通过人工智能来预测地震呢?
不少科学家和团队已经加入这一工作中来,让人工智能帮助人类在自然灾害中减少人身伤害和经济损失。
Perol和他来自哈佛大学工程与地球科学专业的同学提议用 AI 来加强地震探测器的灵敏度。相较于过去的方法,新方法能够在单位时间内多测出17次地震。
今年是2018年,人工智能的发展又会更上一层楼。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想要人工智能做某事,有4个需求:
即使是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对于地震依然处于探索阶段,距离第4个需求中的精确模型,现在还缺的远呢。
虽然往年积攒了一些地震信息,但这只是沧海一粟,人工智能根本不能靠这些信息办事情。
虽然至少在近期,我们不能依靠人工智能预测地震,但是依靠人工智能的检测获取辅助信息还是可行的。
美国七天七次奇怪地震,竟是由人工湖引发!人工湖何以引发地震?
具体***是美国南卡罗来纳州首府哥伦比亚西北约48公里处,从 10 月 25 日开始到11月2日,八天的时间里发生了7次地震,震级从里氏 1.73 到 2.3级不等,且震源都相对较浅。地质学家表示,虽然这7次地震等级都不高,且局部小震群往往很常见,但连续七次浅层地震就有点不同寻常了,所以地质学家一致认为,这些地震与40 多年前,该地区建造的人工湖有关。这座湖泊的名字叫蒙蒂塞洛湖,从建成至今已经引发了三场地震群,第一次是70年代人工湖刚建设落成时,第二次发生在1996 年至1999年之间,第三次就是近期。
蒙蒂塞洛湖所引发的连续小地震,被称为“水库诱发地震”。这种现象在全世界人工水库中并不少见,且原理基本一致,都是局部受力改变导致的。当蓄水层建设在充满流体的裂缝岩石上时,由于水压增高,就会加大渗入裂缝的压强,导致流体迁移并增加压力,从而引发岩石滑动并开始蓄力,当这股力蓄到一定程度,超过局部板块承受能力时,就会引发浅层地震,这与煤矿地震的原理有点类似。PS:我国广东新丰江水库也引发过多次水库地震,从1959年水库建成,到2012年前后,监测到的地震达35万余次,不过大多数都是人体无感的小震,最大的一次是1962年6.1级地震。
其实,本次南卡罗来纳州地震***,之所以引发人们的探讨,质疑点不是水库诱发地震的成因,毕竟水库诱发地震很常见,这一点地质学家早就已经研究预测到了,但水库诱发“地震群”通常发生在刚落成之时,因为那个时候对板块受力的改变最明显。不过,一般情况下经过一次受力强烈释放后,局部板块就会趋于稳定,而蒙蒂塞洛湖已经建成40多年了,还引发“地震群”这就显得神秘了。这就好比两辆车辆相撞,在撞击发生时车辆表面产生凹陷,以抵消对撞力,但对撞发生40年后,车辆表面再产生凹陷,就不可思议了,所以该地区居民目前对地震成因仍抱有质疑。
欢迎点击关注,留言一起探讨。
大胆设想,是否能用人工技,缓解大地震强度出现?
这个设想很难实现,地球以大约每小时1600多公里的速度自转,地球的地质结构复杂多变,既有岩浆活动、火山喷发,又有板块对冲、断层发育,强大的离心力使得从地壳、地幔到地核每天在发生着我们想象不到的变化。除非地球自转速度能降下来,但这样的话: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不知道会发生怎样难以预知的情况?
有没有可能技术控制地震,让地震变成武器?
这是完全不可能的!
首先,提问者完全不了解地震的发生的机理。地震的孕育发生一般都在地球内部。就拿比较浅的地震来说,其震源深度也会有好几公里,其孕育最少也要几十公里。因此,如果你想要控制地震的发生时间,那么你必须直达“患处”,但是直到目前人类能够钻探到的最深处,也只有前苏联曾经完成的14公里左右。因此,就像一个医生想控制患者的肿瘤,但是却没有直到肿瘤进行处理的技术,最多只能在远离肿瘤的患者皮肤处做手术一样,毫无用处。更别说,几乎所有的具有毁灭性的7级以上的地震,其震源深度都在10公里以上,其孕育更是可能达上百公里,人类就更没有能力去操控这类地震了!至于提问者所设想的,本来在美国发生的地震,人类通过人为操控使地震能够转移到日本来发生,这就更不可能了!因为地震的孕育发生,是当地下方地球内部能量集中、应力集中的一个长期变化的过程,人类即使以后若干年以后能够钻探到地球内部上百公里,也没有能力去转移这一地震应力、能量集中的地震病变包!就如同患者的癌症可以自然转移,但是没有那个医生可以将一个患者的肝癌想办法转移成胃癌!
其次,如果提问者想问,能不能利用核弹等激发人工地震来打击敌方,这也完全不可能。因为大地震之所以能量巨大也是和其震源深度达到若干公里有密切关系。但是如果人为的通过核弹头等激发地震攻击敌方,显然只能将核弹头等先打到指定位置,激发人工地震,显然震源几乎就在地表,无法成为类似7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与其这样,还不如直接用核弹头攻击敌方!
总之,通过控制地震的方式来打击敌方,毫无可能!
以目前来看,这是不可能的 因为地震多发在地震带上,但是让地震带移动,应该是不可能的,即使移动成功,也没有什么卵用
首先,先说说世界两大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带移动的话得从地幔下手,所以自然移动的距离不大,比如说华盛顿,纽约这些地方,无论是环太平洋地震带,还是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地震带,都离他们非常远,移动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到那时候 战争都打完了,而且还不如直接破地而出,作者认为这个没什么卵用
欢迎吐槽
求关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人工智能在地震的应用实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人工智能在地震的应用实例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fgfmw.com/post/70198.html